臺海網7月3日訊 據閩東日報報道,《習近平在寧德》系列采訪實錄在寧德持續引發熱烈反響。撤地設市,推進中心城市建設,是閩東人的三大夢想之一。滴水穿石,逐夢前行。而今,一座山水城林相融的濱海宜居新城正崛起海西東北翼——
華燈初上,夜色如水。每天飯后,市民唐文都會在塔山下沿著東湖走上一大圈,散步消食。
此時,他的眼前,鋪展開的是一片璀璨的城市燈火。岸邊,沿湖的燈帶、光影變化的彩虹橋、亮麗大方的體育中心新場館,霓虹閃爍、五光十色;湖面,是水波揉碎的燈影,水動影搖,如夢似幻。
“寧德城市的夜景是越來越美了!”絢爛夜色,唐文感慨連連。
在他的印象里,20多年前,當他考取寧德師專,到寧德求學時,這里還是一片荒草凄凄的灘涂地,就連寧德城也有些“小氣”。高樓大廈不多,繁華熱鬧的街道沒幾條、不經逛,晚上八九點后,街頭便已人影稀疏。
而今,轉眼云煙,滄桑巨變。一座山水城林相融的濱海宜居新城崛起海西東北翼,一城新景、一湖畫意,深深感染著每一個閩東人。
昔日的寧德城是在三都澳邊的小漁村上建起的小縣城,兩山夾峙,城區呈狹長的條狀分布,形同芭蕉,“蕉城”由此得名。落后的城市發展建設,“路不平,電常停,電話不靈”,成為當時城區的真實寫照。如今作為中心城市重要組成部分的東僑新區,那時更是“純粹的鄉下”,滿眼荒灘。
當年的一個細節,至今令人印象深刻。當時許多機關單位下鄉前的集中地點都會通知在“紅綠燈路口”,為何?只因當時整個市區就南北交叉路口一組紅綠燈!中心城市建設的滯后,可見一斑。撤地設市,推進中心城市建設,由此也成為了閩東人當年的三大夢想之一。
滴水穿石,逐夢前行。1999年11月14日,國務院批準寧德地區撤地設市,成立寧德市人民政府,2000年11月14日正式掛牌,閩東人民奮斗不止的“城市夢”圓了!以此為起點,寧德翻開了充滿憧憬與機遇的新篇章,走進了中心城市發展的新時代。東拓面海,南北延展;跳出舊城,拓展新城;東接大海,坐擁東湖,一幅“城在海邊,湖在城中”的優美城市畫卷徐徐展開——
路網先行,寧川路、塔山路、福寧路等寬敞大道應勢而生,城市路網框架不斷拓展,市區交通四通八達。
新區建設,隨著路網的完善,荒灘起宏圖,城市空間不斷擴大,一大批住宅小區競相落成,寧德體育中心、藝術館、會展中心、規劃展示館等城市功能設施也相繼建成投運,城市功能不斷完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