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
在路上
寫傳奇
潘維廉重走中國的線路為杭州、南京、青島、北京、內蒙古、戈壁沙漠、延安、蘭州、拉薩、成都、昆明、貴州、桂林、湖南、江西、廣東、海南;新增福安和長樂。
25年前在中國駕車旅行時,潘維廉一家人在車上過夜。(資料圖 潘維廉 提供)
【他的裝備】
25年前
帶了180斤食物上路
最后又全部帶回廈大
擔心在路上買不到吃的,25年前出發時,潘維廉在豐田車里塞了180斤的食品和罐頭,不過,他發現自己錯了。除了在西藏,他們所到之處都能買到不錯的食物,他最后把180斤食品原封不動地拉回廈大。
昨天
帶著團隊出發
由四輛車組成
潘維廉帶著一個由四輛車組成的團隊出發,還包括司機、攝影、攝像,據說還有醫生,他的妻子和孩子這次沒有隨行。某些路段,可能要坐動車。
▲潘維廉出發前向前來送行的人們拱手告別。(本報記者 林銘鴻 攝)
臺海網7月3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廈門大學“不見外”美籍教授潘維廉,昨天從廈大出發,準備用近一個月重走他25年前曾經走過的中國路,然后寫書,讓大家了解一位老外眼中,中國的25年發生了什么變化。
1988年,潘維廉舉家來到廈門。1994年,這位美國人和妻子帶著兩位孩子,從廈大出發,自己開車四萬公里,花了近三個月時間走了大半個中國。
昨天,56歲的潘維廉又出發了。不過,他現在是中國家喻戶曉的“不見外”教授——今年年初,在收到潘維廉出版的《我不見外——老潘的中國來信》后,習近平總書記給潘維廉寫了封回信,習近平總書記寫道,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,這些年你熱情地為廈門、為福建代言,向世界講述真實的中國故事,這種“不見外”我很贊賞。
潘維廉說,他一直想重走25年前走過的中國路,看看中國25年間發生的變化。當時,他走過的不少地方的確很落后,但是,他仍然被深深感動:在那么偏僻的地方,政府花了錢修了路、建學校、醫院,他這次想去看看這些產生的效果。
潘維廉此次線路,和25年前基本一樣,包括杭州、南京、青島、北京、內蒙古、戈壁沙漠、延安、蘭州、拉薩、成都、昆明、貴州、桂林、湖南、江西、廣東、海南,不過,新增福安、長樂。這里有個背景,今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潘維廉的回信中,祝他“福安”“長樂”。
1994年,潘維廉在一個夏日凌晨四點,開著自己改裝的豐田車,一家四口人出了廈大大門。昨天,他所在的學院在廈大嘉庚廣場舉行簡短的歡送儀式后,他帶著一個由四輛車組成的團隊出發,他的妻子和孩子都沒有隨行。某些路段,可能要坐動車。潘維廉透露,他將據此行程寫兩本書,告訴老外和“老內”中國發生的變化。他認為,他會真實地寫出變化,不管好的,還是不盡如人意的。